北京航天医院

返回

首页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 正文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

世界糖尿病日:防控糖尿病,从小家到大家!

发布时间:2021-11-14 09:36:34 来源:医脉通内分泌科

糖尿病是无声杀手,最初血糖升高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病程延长会对机体造成多种危害,严重可危及生命。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的最新数据,2021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到5.37亿,预计到2045年,这一数字将增长至7.83亿。

当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约1.4亿,更为值得关注的是约半数患者“尚不知情”,而未来20余年,虽然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增幅会趋于下降,但患者总数将增加到2030年的1.64亿和2045年的1.75亿

image.png

图1 2000年-2045年中国糖尿病报告

不及时干预任其发展,势必会带来严重后果。面对我国糖尿病防控的严峻形势,在世界糖尿病日(11月14日)来临之际,谈一谈糖尿病防控。

家庭是疾病防控主战场

家庭是构建积极健康生活方式的主要平台,也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主战场。家庭的有力支持,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要知道超过一半的2型糖尿病是可以被预防的,良好的糖尿病疾病管理可以降低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然而目前很多糖尿病患者缺乏糖尿病教育,仅有不足四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家属接受过相关培训,对糖尿病知识的广泛普及刻不容缓。

糖尿病需定期筛查

防治糖尿病要趁早,早发现、早干预和早治疗,但是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症状,往往仅有轻度乏力、口渴的症状,此外,顽固性皮肤瘙痒、反复口腔溃疡、伤口愈合缓慢、不良妊娠史以及视物模糊等情况也可能与血糖异常有关,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高危人群:

超重或肥胖、糖尿病家族史、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血脂异常、妊娠糖尿病史、心血管疾病、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代谢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人群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需要每年进行糖尿病筛查,当空腹血糖值≥5。6mmol/L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做OGTT(喝糖水)试验看是否餐后血糖超标,来排除糖尿病。

糖尿病配偶:

有研究指出,不仅仅是糖尿病家族史增加糖尿病风险,甚至糖尿病患者的配偶罹患糖尿病的风险也增加,因此,这些人群也应该定期筛查。从糖尿病预防的角度来说,我们应该从家庭入手,推崇生活方式干预,下面就讲讲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

家庭之食物

民以食为天,预防糖尿病可以从一天三顿饭做起!

清淡、少盐、少油的饮食对健康有益,这也是预防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有力措施,而在家烹饪有助于实践这样的饮食原则。此外,在家吃饭能有效控制饭菜的食用量,还能够合理搭配多种食物,做到食物多样性。

饮食减重:

肥胖与很多慢性疾病相关,对于超重和肥胖的人来说,减重是预防糖尿病的第一要务。我们要减少高能量食物的选择和摄入,比如,奶油类食品、油炸食品、糕点、含糖饮料等,尤其要严格控制油脂和添加糖的摄入,适量控制精白米面和肉类食物,保证蔬菜、水果和牛奶的摄入充足有助于减脂减重。每天减少300-500千卡能量摄入,每周减重1千克左右是比较合适的减重速度。

糖尿病饮食:

合理饮食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非常重要,作为糖尿病家人,要了解相应的知识,提供科学的糖尿病饮食,这样的餐食全家人都可以享用,也利于预防糖尿病。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主食要定量,按需摄入,建议粗细搭配,让全谷物、杂豆类食材占三分之一,粗杂粮升糖速度慢,对改善餐后血糖有帮助。

另外,糖尿病患者要多吃蔬菜,适量补充水果,种类和颜色要多样。肉类食物中,常吃鱼禽类,蛋类和畜肉适量摄入,加工肉类应限制。

注意进餐细节:

在家中吃饭可以采用分餐制,按照每个人的实际需要量分配食物,避免多食或者食物结构不合理。

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建议调整进餐顺序:

①餐前先喝汤——容易产生饱腹感;

②然后再吃蔬菜、低糖水果——体积大、能量低,减慢吸收速度,诱导饱腹感;

③荤菜与肉类能量偏高,放在第三位吃,进一步增加饱腹感;

④碳水放最后——进餐最后吃少量的主食和碳水化合物,吸收缓慢减少餐后血糖波动。

健康的生活方式

静态生活方式也是糖尿病的一大推手,不少年轻人除了睡觉外,长时间坐着或者躺着,这被称为“久坐”,这种方式仅消耗很少的能量,还会使身体脂肪堆积,同时增加很多种疾病的患病风险,包括糖尿病。

向久坐说88:

我们应该合理安排工作之外的时间,比如全家总动员一起做卫生,一起出门散步,逛公园或者进行其他的运动,而不是坐着看电视,吃零食。快步走是最简单最优良的身体活动,我们建议成人主动身体活动量平均每天6000步,坚持一段时间后,会明显提升健康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每天应有中等强度身体活动至少半小时,每周累计150分钟以上。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还可以进行一些抗阻力训练,比如哑铃、弹力带、沙袋等,这些运动可以增加瘦体重,强壮骨骼和关节和肌肉,预防心血管疾病。

保证睡眠时间:

人的一生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因此睡眠健康也很重要。睡眠不足可以令机体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β细胞反应性降低,血糖升高。因此,我们应该规律睡眠,避免熬夜,糖尿病患者家属应该尽量安排好居室环境,保证家人良好的睡眠。

出门以步代车:

如今交通工具也极为方便,出门坐车,上楼坐电梯,几乎可以不用走路,然而这些便利减少了我们身体活动的时间。建议大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减少出门开车的次数,可以改骑自行车或者其他的方式,适当增加活动量。

慢病防治,任重道远

2016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指出,我国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38.6%、35.6%、33.0%,农村地区明显低于城市地区。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其中占心血管疾病60%,占截肢60%,占失明40%-50%,占肾衰30%,WHO指出,2005-2015年,中国由于糖尿病及相关心血管疾病导致的经济损失达5577亿美元,其中80%用于并发症治疗,而2017年20-79岁糖尿病患者数量排名前十位国家医疗费用支出,中国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

对于糖尿病的防治,我们有很重要的责任,除了前面提到的“小家”之外,糖尿病预防还有“大家”的努力,国务院办公厅制订了《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人数和规范管理率给出了相应的规划,2018年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公布了《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19年《基层2型糖尿病筛查专家共识》亦发布,也就是说从基层的筛查到糖尿病管理都有了相应的科学指导,糖尿病的防治从“小家”到“大家”,都在积极进行中。

慢病防治,任重道远,糖尿病的防治是一项长期事业,需要全民参与,除了“大家”,还有“小家”,让我们一起为糖尿病的防控做一些事情,抗击糖尿病,助力健康中国,需要你我共同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