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东高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冬病夏治工作三伏贴、三伏灸共同开展
冬病,是指在秋、冬、春季容易发作或者容易加重的一类疾病。这些疾病发生的根本,在于寒湿伏邪和阳气受损。夏治,是指在夏季藉自然界的旺盛阳气和人体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内服、外敷或艾灸等中医传统方法,生发人体内的阳气,培本固元,驱除体内之寒邪,增强抗病能力,减少其在秋、冬季节的发作次数或减轻发作程度,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根据中医“春夏养阳”“天人合一” “择时治病” “不治已病治未病”等理论,利用“伏天”疾病未发之时,通过药物、敷贴、艾灸等治疗方法,去除其必发的条件(主因或诱因)以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和阳气 ,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
中医药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独特的中医外治方法,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总结而出的行之有效的独特优势疗法。三伏时阳气最为隆盛,人体阳气发泄,气血趋于体表,毛孔张开,药物易于渗透皮肤,此时进行穴位贴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刺激穴位,可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且作用迅速持久、安全无毒。对于成人来说“三伏贴”可以激发人体自我调节能力,加上天地间充盛的阳气,可以使很多以“寒、湿、虚”为主要病因的疾病得到痊愈。而对于孩子来说,暑伏天气是改变孩子体质、增强抵抗力,减少疾病发作的最好时机。如果能够抓住这个时机,配合一定的治疗,就可能使小朋友从根本上摆脱疾病的困扰。
东高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的“温阳化痰穴贴”(批准文号:京药制字Z20110007),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制剂室进行加工制作,统一调剂、配送。
温阳化痰穴贴的基本药物组成主要有:炒芥子、细辛、百部、白芷、醋五味子、冰片。在专用制剂室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加工制成油润、气味清香、黑褐色固体状物的无纺布贴剂,可常温下保存。用时除去衬纸和边胶,直接敷贴即可。
温阳化痰穴贴:每包装袋内3贴,每人、每次2袋(6贴)。价格为北京市统一定价。北京市医保患者需持医保卡挂号缴费,医保定点需增加东高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保号:06110180)。
2018年冬病夏治时间:
头 伏:7月17日-7月26日
二 伏:7月27日-8月5日
闰二伏:8月6日-8月15日
三 伏:8月16日-8月25日
贴敷时间
传统为夏季农历的三伏期间头伏、中伏(及闰中伏)、末伏,每伏的第一天开始贴敷。目前,每伏的任何一天均可。成人每伏连贴3天,共计12次,每伏贴敷的间隔时间为7天。儿童每伏各贴3次,每次间隔2-3天,共计12次。每次贴敷时间可参考下表。
不同年龄患者穴贴参考时间表
年龄(岁) | 2~3 | 3~6 | 6~10 | 10~14 | 14~16 | 16~18 | 18岁以上 |
时间 (小时) | 1~1.5 | 1.5~2 | 2~2.5 | 2.5~3 | 3~3.5 | 3.5~4 | 6.0~8 |
成人贴敷时间参考表
贴敷阶段 | 贴敷时间 | 贴敷次数 |
头 伏(7月17日-7月26日) | 7月17日、7月18日、7月19日 | 共3次 |
中 伏(7月27日-8月5日) | 7月27日、7月28日、7月29日 | 共3次 |
闰中伏(8月6日-8月15日) | 8月6日、8月7日、8月8日 | 共3次 |
末 伏(8月16日-8月25日) | 8月16日、8月17日、8月18日 | 共3次 |
儿童贴敷时间参考表
贴敷阶段 | 贴敷时间 | 贴敷次数 |
头 伏(7月17日-7月26日) | 7月17日、7月20日、7月23日 | 共3次 |
中 伏(7月27日-8月5日) | 7月27日、7月30日、8月2日 | 共3次 |
闰中伏(8月6日-8月15日) | 8月6日、8月9日、8月12日 | 共3次 |
末 伏(8月16日-8月25日) | 8月16日、8月19日、8月22日 | 共3次 |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主要适合于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者,在秋、冬、春季节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呼吸系统)疾病。其他类型的疾病(如寒湿之邪导致的各种骨关节疾病)符合冬病夏治的患者可以采用三伏灸的治疗。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与北京市药监局等主管部门根据目前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科学研究证据,重点推荐以下统一、规范的适宜病症。
1.久咳、哮喘、肺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及过敏性鼻炎。
2.小儿、老人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呼吸道感染)者。
“三伏贴”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 禁用人群
1. 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者
2. 对贴敷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 皮肤过敏瘢痕体质者
4. 急性发热性疾病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期及活动性肺结核者
5. 咯黄色浓痰,咯血、衄血或易出现口腔溃疡等内火较重者
二. 慎用人群
1. 孕妇及两岁以下的婴幼儿
2. 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
3. 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
4. 疾病的发作期或加重期间
三伏贴每一伏贴三次,共计十二次。连贴三年效果更佳。皮肤敏感者,如敷贴期间出现一些皮肤反应,如瘙痒、起小水泡等,如果不严重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果出现疼痛,水泡红肿较明显,应需停止敷贴,到专业门诊就诊。敷贴期间最好不要吹空调,饮食以清淡为主,不要吃生冷油腻等食物。热性疾病、阴虚火旺、部分过敏体质、有疮痂痈疡以及严重心肺疾病患儿不宜敷贴。另外,在感冒发热患病期间不适合敷贴。敷贴药应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不可放置于冰箱冷藏室,以免影响药效发挥。
东高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8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