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天医院

返回

首页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 正文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

发现甲状腺结节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12-12 13:23:13 来源:内分泌科

甲状腺结节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甲状腺结节通过触诊发现的患病率为3%~7%,高分辨率超声检查发现的患病率为20%~76%。其中甲状腺癌的患病率为5%~15%,是头颈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甲状腺癌发病率明显升高。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进步,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不断升高。甲状腺结节多见于老人、女性、生活在碘缺乏地区的人以及有过放射性暴露的人中,甲状腺结节多数为意外结节。多数甲状腺结节无明显临床症状,多为偶然发现颈部包块或健康查体时经触诊或超声检查发现。

结节的组织学特点往往和临床表现没有明显的关联性,若甲状腺结节合并甲亢或甲减时,可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甲状腺结节引起颈部压迫、声嘶及吞咽困难等症状现已少见。对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判定是诊治的关键。良性和恶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处理及预后不同,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和涉及的医疗花费也有显著差异.因此良恶性的鉴别是甲状腺结节诊治的核心问题。

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危险因素有:头颈部放射史;年龄小于14岁或大于70岁;男性;生长迅速的结节;质地坚硬、形状不规则及活动度差的结节;颈部淋巴结病理性增大;甲状腺髓样癌(MTC)、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乳头状甲状腺癌以及某些甲状腺癌综合征(如:Cowden综合征、Carney综合征、Wener综合征和Gardner综合征等)的家族史;持续性吞咽困难、发声困难及呼吸困难者(应首先排除声带及其他病变)。

各机构指南中均明确提出,甲状腺结节临床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式为高分辨率超声(US),其诊断准确率达74%~82%,那如何从超声的表现初步判断结节的良恶性呢?

2016年发布的第3版《甲状腺结节诊断和治疗临床实践医学指南》建议根据可能的恶性风险使用3个类别的超声恶性风险分级:

恶性风险约为1%的低风险病变超声特征为:甲状腺囊肿成分大于50%,结节含胶质成分可伴有强回声的反射伪像,如彗星尾征等回声网格状的海绵样结节。

恶性风险约为5%~15%的中等风险病变结节超声特征为:等回声结节,伴有中央血管生成、粗大钙化、不明确的强回声灶和弹性成像硬度增加。

恶性风险约为50%~90%的高风险病变结节超声特征为:结节显著低回声、细小钙化、边界不规则、高度大于宽度(国内大多描述为纵横比大于1)、包膜外生长、可疑的局部淋巴结肿大。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些影像学的改变只是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初步估计,尤其为是否行细针穿刺活检(FNA)提供参考,诊断必须依据病理学结论。

细针穿刺活检的指征:对于直径<5mm的结节,指南建议选择us监测随访而不是活检。对于最大径为5~10mm的结节,有恶性的us特征,并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和甲状腺外侵犯时,可考虑行fna。如结节直径>10mm,US为中度风险的甲状腺病变,不能确认性质为良性时,应行FNA。对于US显示为低度风险的甲状腺病变,例如结节呈海绵样改变、囊性成分>50%等,只有结节直径≥20mm或进行性增大,有高危病史或有甲状腺手术史或微创的射频消融治疗史,才进行FNA。直径>10mmUS的高风险结节和直径>20mm的US中等风险结节,应该进行FNA。如果甲状腺结节靠近甲状腺包膜或邻近气管、有可疑的淋巴结肿大、甲状腺结节存在甲状腺外侵犯、病人有甲状腺癌病史或家族史、病人有临床上怀疑可能是甲状腺癌的表现,例如声音嘶哑时,应该行FNA。对于核素显像提示为有功能的甲状腺结节、US没有可疑恶性特征的甲状腺结节不必进行FNA。

为提升FNA的准确度,可采取下列方法:在同一结节的多个部位至少穿刺2次取材:在超声提示可疑征象的部位取材,在囊实性结节的实性部位取材,同时进行囊液细胞学检查。怀疑颈部淋巴病时,FNA应包括甲状腺结节及颈部淋巴结。若第一次FNA未明确诊断,则可重复进行一次。对于部分甲状腺或颈部包块者,若FNA细胞学不确定时可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粗针穿刺活检(CNB),另外以下情况也可行CNB:怀疑未分化肿瘤、甲状腺淋巴瘤、病理性淋巴结及其他颈部恶性疾病。穿刺成功的标志是标本中至少有6个以上的腺泡。

在临床上,不论是查体还是体检发现的甲状腺结节,不管有无症状,对于恶性结节的高危人群或超声等检查提示有恶性倾向的患者,均应到内分泌科进行更进一步的病理学诊断,以期得到及时治疗,避免误诊或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