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天医院

返回

首页 >> 科室一览 >> 干部医疗科>> 科室动态 >>正文

科室动态

在平凡之路中选择不凡

——谢丽娟护士长在隔离区的三天三夜

发布时间:2020-02-03 19:38:51 来源:干部医疗科 作者:张英

2020年1月29日傍晚6点左右,干部医疗科一病区一名持续高热病人的肺部CT显示双肺大面积感染灶。与此同时,该病人的一名家属、两名护理过他的护士先后出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这一系列的情况让医护人员警惕起来。结合血常规,经内科二线会诊,不能除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传染的风险。

疫情就是战情,防保处闫峻主任帮助联系疾控中心争取CDC病毒核酸检测。干部医疗科迅速行动起来,高永红主任积极联系医院防控专家组评估,向医院职能部门申请协调防护物资、请呼吸专科会诊,值班医生提取病例信息上传、迅速调整病房功能分区,做好其他患者的搬家动员工作……护士们严格执行医嘱,同时加强防护。三个病区护士长迅速响应,周密布置,责任到人。次日一早,科室多名骨干医护人员加班,大家早上八点准时到岗,三层联动,医护配合,在半小时内,将同层其余病人转移至干部医疗科二、三病区。

此时,空荡荡的七层大厅,有一个熟悉的身影穿梭来去,忙碌异常。她叫谢丽娟,共产党员,今年40岁,是干部医疗科年资最高的护士长。2003年,她曾参加北京市一线抗击非典病房护理,并多次参加丰台区公共卫生事件紧急救援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和稳定的心理素质。

从知道20床为可疑病例开始,她就没有回过家。在危险面前,她挡在了所有人的前面。她说:“我上过前线,比你们有经验,我上!”“防护资源太宝贵了,大夫们有什么要问病人的,我去问、去观察!” 面对还不确定的检查结果,患者焦虑不安,情绪激动,她一边安抚患者情绪,一边戴着护目镜和双层手套扎针输液、抽血化验,安之若素;随后,患者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咯血,医生通过对讲机下达医嘱,静脉输液、入壶的、肌注的、泵入的药疗每天多达二十余组,而陪护的家属也焦虑担忧自己,配合度很低,不盯着输液,不帮忙喂药,不记录尿量,只躺在陪床椅上发呆。

谢丽娟护士长放个凳子守在门口,几分钟一趟,不停地进出操作、治疗,防护装备密不透风,一天下来体力消耗极大,说话都气短。即便如此,护士长还时刻惦记着在观察室隔离的发热护士,安排人给她送饭、送生活用品。连续三天,她包揽了病人所有的护理工作,并把这个突发事件当做一次很好的教学机会,手把手地培训无菌操作、防护步骤,让从未经历过疫情的年轻护士们迅速成长。她先后五次给本病区和其他科室的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取咽部和痰标本送检疾控中心,并每天把患者的症状、体征、痰液形状、出入量、情绪、各参数趋势及护理分析等第一手资料编辑成文,及时发送给医生,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直到经过两次病毒核酸检测,2月1日晚上十点多,患者退烧,同时复查结果反馈为阴性,解除警报,她才脱下白衣,回家去看老人孩子。

护理工作繁复琐碎、薪酬低微,社会地位也不高,但在这条貌似平凡的道路上,谢丽娟护士长做出了不凡的选择。在这个春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令所有人为之色变,避之不及,但她在危险来临时,选择了毫不犹豫地迎上去、分析它、战胜它。冰雪寒冬,白衣天使的坚守,让人心生暖意。

“你所谓无聊的家,却是他们想回却回不去的家”

向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致敬!

(干部医疗科 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