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医者仁心 医者无畏
——庚子春节在发热门诊抗击疫情的那些日子
我叫张胜蓝,生长在重庆合川的一个小山村,那里山清水秀,但是医疗资源匮乏,从小体弱多病的我早早就立志将来要穿上白衣,治病救人。后来我如愿考上了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我成为了一院711医院发热门诊的一名青年医生。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发热门诊都要有人值班,第一时间发现并上报传染病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科室医生中只有我和廖钦文大夫是异乡人,所以我俩早就商量好每年春节轮流值守,依照惯例,今年轮到他回家过初一,我回家过十五。因春节火车票难买,我早在 1月3日就买下了2月1日回重庆老家的火车票,一想到初八就可以回家看望父母和奶奶,一家人团聚,这是辛苦一年来最高兴、最期盼的事了。1月14日送走了爱人和孩子,一个人留在北京,准备工作两周后回重庆休假。那时的我,从未预料到后来的这些变故,还来不及想,就已经身处一场巨大疫情的狙击战中了。
为了能在2月初休假和家人多待几天,我主动和同事调换了班次,1月16日到26日,日均接诊六十余人,最多的时候一天将近一百人次门诊量。不敢喝水,不能按时吃饭,面对大量的病人,不停的问诊让我的嗓子开始疼痛,慢慢沙哑。但想着很快可以和家人相聚,再苦再累我也愿意,也能坚持。但是,随着疫情加重,比体能消耗更难受的,是内心的恐惧。
很早我就从网上看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消息,当时便紧张了一下,因为多年感染科的工作经验使得我们对新发传染病非常敏感。从1月19日开始,每日要将发热门诊就诊人数上报至卫健委,23日武汉“封城”……令人紧张的消息接踵而至,工作的时候,没有时间担心害怕,可是下班后我偶尔会禁不住后怕:这么多病人,之前也没戴护目镜,没穿隔离衣,一个普通的外科口罩戴一天,我会不会不幸“中奖”?如果“中奖”了,只有八十斤出头的我会不会成为重症?上有老下有小,孩子只有我这么一个妈妈,妈妈只有我这么一个孩子,我若倒下,房贷该怎么还?老人孩子怎么办?还得连累同事们被隔离……担忧就如同电影镜头一样,一帧一帧凌乱地闪过。
医者仁心,医者无畏。我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最前线的工作者,职业操守要求我必须不能怕,必须克服怕。疫情面前,不仅仅是一线医护人员在战斗,院领导、机关同事、后勤保障人员甚至全社会都在关注,在支持,全社会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我仅仅是其中的一员,又有什么好怕的。疫情之下,不进则退,这是一场没有妥协的战役,只能打,而且必须打赢!我对自己有信心,对防护措施有信心,对感染科的管理有信心,对医院有信心,我更理解了医者的初心就是救死扶伤。
我悄悄退掉了回重庆的火车票,没有跟同事说,也觉得没必要说,作为一线医务人员,在关键时刻,除了战斗在一线,没有其他选择,战士怎么能离开战场呢?战友都在奋力拼杀,你又怎能临阵退缩?只能跟父母、跟孩子说声抱歉了,因新冠病毒肺炎疫情2020年不能和你们一起欢度春节了,但我们未来有的是时间,病毒阻隔了家人团聚,却阻隔不了人间的亲情,等疫情过后,我会加倍补偿你们。
同事廖钦文大夫得知疫情后,就主动开始投入紧张的工作中,2月1日就接诊了我院首例新冠肺炎患者。主任和护士长每天忙里忙外,检验师、护士们、支援发热门诊的突击队员们,大家都不惧生死,默默付出,有苦有泪自己咽,从来没有任何抱怨。
面对始料未及的疫情,作为新时代青年、医务工作者的我们没有退缩,没有畏惧,因为我们坚信,在这场没有硝烟的 “战疫”中,我们必定会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愿意以医者初心和使命,不畏艰险,不辞辛劳,全力以赴,一往无前地迎着严峻的疫情逆行而上。
这就是我永生难忘的庚子年春节,我们奋战在一线,共同抗击疫情。待春暖花开,冰雪消融,再观大好河山,繁华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