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天医院

返回

首页 >> 科室一览 >> 儿科>> 科室动态 >>正文

科室动态

抗疫阵前 每个人都应“躬身入局”

发布时间:2020-07-24 10:52:51 来源:儿科 作者:莫丽芳

经历了漫长的春节假期后,被迫宅家许久的人们陆续回到了工作岗位,健身房开馆了、理发店营业了,学校老师们也为开学做好了准备,家长朋友圈里开始庆祝“神兽”归笼,这一切的欢天喜地被“西城大爷”打破了,新发地疫情突发。

6月13日傍晚6:00左右,总医院儿科温鸿飞主任在班组长视频会里召开紧急会议,经院务会讨论后,儿科输液大厅立即改为隔离留观室,儿科护理团队将护理收治的“疑似新冠”患者,此时护理部陆春慧主任的电话打来,告知同样的内容。

疫情就是命令,接到通知后,我立即放下碗筷,骑上车往医院奔去。到达输液大厅后,我向护理部陆春慧主任、院感办李锋主任和行政处张文主任介绍了输液大厅的布局,领导们总体评估后,立马着手以最快的时间改造。此时时间是晚上19:00,当晚就要接收“疑似新冠”患者。时间紧,任务重,消息来得太突然,我的脑袋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做为护理团队班组长,我强迫自己必须保持冷静和清醒。

第一件事就是协调人选,拿起电话,我第一个打给刚下班到家的护士王雪敏,简单说明了情况,王雪敏二话没说,很快就到达了输液大厅。在雪敏身上,我感受到护士们“召必回,回必战”的高尚品格。我和王雪敏帮着工人清空输液室现有的物品、设备,梳理隔离留观病房制度、隔离留观工作流程,重新建立隔离留观室日常和终末消毒本等等细则,工作量是巨大的。

我忘了时间,忘了家里还有留守的孩子和焦急等我回家的老人,忘了远在阿拉善执行医疗保障工作的孩子爸爸。走的时候匆匆忙忙,孩子奶奶不放心打来电话问候,我才想自己忙得完全没有时间向老人说明这边的情况,平常对疫情很焦虑的孩子奶奶此刻反而安慰起我来:“你放心,家里有我,非常时期,这项任务是做为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听着奶奶的这番话,我真的很欣慰,很感动,在这种时刻,她老人家能有这样的觉悟支持我的工作。

忙碌起来时间过得飞快,终于在凌晨3:00,改造工作顺利完成,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医护通道,患者通道……都贴上了明确的标识,防护物资也一应俱全,准备就绪,可以迎接我们留观室的第一位患者了。

很庆幸不久之前,每一位儿科医护人员都培训了穿脱隔离衣,对于防护我们是有准备的。但是真正的患者在眼前时,我们都忐忑了,心跳也加速了。

怀着这样的心情,我跟雪敏接到了第一个患者刘先生,虽然我们也紧张,但是这样的心理活动绝不能让患者看出来,换位思考,他们肯定比我们更难过,更焦虑,更紧张。把刘先生接到隔离室,向他介绍留观环境,测量生命体征,提供生活必需品,消除他的陌生感,我们意识到此时他们的情绪管理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我们安慰他:“不要紧张,只是排查,即使确诊了,咱们国家的医疗技术那么发达也是能治好的。您现在就是好好睡觉,多喝水,别焦虑,有什么需要,直接跟我们说就可以,我们护士都在您的身边。”听着我们的这番话我能感觉到患者放松了。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有时去治愈。“帮助、安慰、治愈”在这个过程中对患者是很重要的。

早上六点,刘先生的核酸结果出来了,阳性,他被确诊为“新冠状病毒”感染者。当急救车来把他接走的时候,我看着他孤独、无助的背影真的很心酸,还好在交流中我们互加了微信,即使他不在隔离留观室,我也可以给他帮助和安慰。

天亮了,在这一夜,隔离留观室发生的一切,感动护士们的勇敢担当。王雪敏做了近视眼手术,眼睛还有伤口,她毫不推辞,投入救治。王茵格做为儿科护理团队唯一的党员,主动请缨要求第一梯队入组,不求回报,不计生死,她这种共产党员的信仰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楚梦雅一次又一次给护士们培训终末消杀流程。好几个护士也私信我报名参加隔离留观,与集体共战疫情。抗疫阵前,我们每一个儿科护士都已“躬身入局”。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在哪里。

微信图片_20200724105039.jpg

微信图片_20200724105111.jpg

微信图片_20200724105115.jpg

微信图片_20200724105118.jpg

(儿科 莫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