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润心青年 ▏书香满医院,青春共成长 —— 北京航天总医院开展 “读一本好书” 活动
一本好书
犹如一位良师益友
能够启迪智慧、陶冶情操
在书中
你可以领略不同的风景
体验别样的人生
可以与伟大的思想家对话
汲取他们的智慧结晶
可以沉浸在精彩的故事中
感受人性的光辉与温暖
还可以获取工作的灵感与方法
为岗位的建功立业指引方向
它教会我们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
如同照亮前行道路的明灯
它赋予我们创新思维的火花
助力我们在工作中开拓新的天地
它给予我们团队协作的力量
让我们在共同奋斗中铸就辉煌…
近日,我院团委组织医院青年团员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读一本好书” 活动,让青年医护人员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停下脚步,沉浸于书籍的世界,分享读书感悟,共同成长。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医院的青年们来说,一本好书更是心灵的慰藉、知识的宝藏。在医院这个充满挑战与责任的环境中,阅读不仅能够缓解压力,还能拓宽视野,提升专业素养。
青年们将自己在阅读中的感悟与体会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有的讲述了书中的感人故事,激励着他们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有的给他们的思想注入了心的理念和力量,启发他们对人生和工作有更深刻的认识;有的则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到了如何将书中的智慧运用到医疗服务中,为患者带来更多的温暖和关怀…
《钟南山:生命的卫士》阅读感悟
——医技联合团支部 杨宪宇
读完《钟南山:生命的卫士》之后,我心中充满了敬意。钟南山就像一座屹立在抗疫战场上的巍峨高山。尽管年事已高,他却冲锋在前,守护生命。书中展现出的他在非典和新冠疫情中的勇气和坚毅令人深受感动。他对专业的执着追求以及对患者的深切关怀,让我们看到了医者仁心的最高境界。他是生命的捍卫者,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他的事迹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们在灾难面前前行的道路,同时也激励着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守护美好。
《活着》阅读感悟
——干部医疗科团支部 涂美娜
《活着》让我深刻体会到生命的坚韧与不易,主人公福贵历经坎坷,从富家少爷到一贫如洗,再到亲人相继离世,他始终未曾放弃“活着”的信念。作品通过福贵的一生,展示了生命的脆弱与顽强,以及人在面对苦难时的无奈与坚持。活着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那份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未来的希望。结尾,福贵与老牛相依为命,继续前行,让我深刻感受到: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心中有希望,就能继续活下去。
《平凡的世界》阅读感悟
——机关联合团支部 陈方方
在这本书里,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空洞的炫技。路遥用质朴的语言让我们感受人间真情,感受到相互支撑和相互关爱对个体、家庭和民族的重要意义。那种触动是由内心深处引起的强烈共鸣和遗憾!
你要相信,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书中的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在看不到未来的亮光之时,一直蓄力。路遥曾说:“习惯了被王者震撼,为英雄掩泪,却忘了我们每个人都归于平凡,归于平凡的世界。”在我看来,《平凡的世界》里每一个人都是不平凡的,他们在各自的世界里仍然是主角,只是作出的选择不同。在旁人眼里,他们或许平凡乃至平庸,但人,终究不平凡。
但愿我们都能在《平凡的世界》里找到不平凡的自己。
《梁家河》阅读感悟
——乐凯医院团支部 陈思宇
我有幸拜读了记述习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纪实文学《梁家河》,读完后仿佛精神受了一次洗礼,感悟良多。书中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梁家河这个黄土高原上的小村庄,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讲述了习近平同志在艰苦知青岁月中的自强不息和对乡亲们的深厚感情。
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向习总书记学习,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定理想,磨练技艺,增长才干,锤炼作风,积极传承红色基因,为健康事业立心、立命、立身,牢记初心使命,顽强拼搏进取,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
《活着》阅读感悟
——门诊联合团支部 石林枫
读完余华老师《活着》这本书,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咱们攒钱,等鸡变了鸭,鸭变成鹅,鹅变成了羊,羊变成了牛,富贵家就富起来了”让我对“期待”一词有了具象化,同时这也是一种非常淳朴的智慧。我想在临床需要这种智慧,抢救危重症患者,只要有生的希望,我们就不顾一切去跟死神斗争,哪怕结果不尽如意,得不到家属的认同甚至埋怨,但是内心是无悔的;生活是属于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我会坚守岗位,用自己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去服务每一位患者。
《新青年》阅读感悟
——普外科团支部 李嘉鑫
《新青年》作为中国现代史上最重要的革命报刊之一,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挑战了传统的思想观念,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辟了新的道路。它汇聚了一大批优秀的知识分子,展现了青年们的勇气和智慧,挑战旧的思想和制度,为新的社会制度而奋斗。阅读《新青年》,我们应学习其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成为有责任、堪当大任的新青年。
《青春之歌》阅读感悟
——东高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团支部 赵然
读完《青春之歌》,心中满是感慨。这本书生动地展现了那个动荡年代里青年们的热血与奋斗。主人公林道静在时代的洪流中,勇敢地挣脱束缚,为理想和信仰而拼搏。她的青春充满了激情与挑战,不畏艰难险阻,坚定地走上革命道路。
这本书让我明白,青春不应在安逸中虚度,而应在奋斗中绽放光彩。在新时代,我们也要像林道静一样,怀揣理想,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阅读感悟
——神经内科团支部 王月月
阅读《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思考。通过理解自卑感的本质和追求超越的意义,我意识到自卑感并非无法改变的固有特质,而是可以通过积极的思维和行动来克服和超越的。阿德勒强调了人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我们可以通过设定积极的目标、与他人建立合作关系,以及培养自尊心和社会意识,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这种认识对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对教育和家庭教育有着积极的启示,促使我更加重视培养自尊心和积极人生态度的教育方式。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个体的心理成长和追求超越的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受到了启发和鼓舞,将这些理念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阅读感悟
——外科第二团支部 宋倩倩
《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时间的流逝和它的力量。书中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展现了时间如何在不经意间塑造我们的人生。它告诉我们,尽管时间不言语,但它通过生活的点点滴滴,回答了我们关于生活、爱情、事业的种种疑问。这本书让我学会了更加珍惜时间,因为它是如此宝贵,一旦流逝,就无法挽回。我们应该用有限的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情,去爱值得爱的人,去追求心中的梦想。时间,虽然沉默,却以其独特的方式,给予我们最深刻的启示。”
《平凡的世界》阅读感悟
——药剂科团支部 杜钰
读完《平凡的世界》,感慨万千。“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书中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虽出身贫寒,却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在苦难中前行,用奋斗诠释着人生的意义。正如书中所言:“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我们身处平凡的世界,却不能甘于平凡,要像书中的人物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用奋斗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觉醒年代》阅读感悟
——医技联合团支部 李长红
读完《觉醒年代》,感慨万千。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陈独秀、李大钊等一群有志之士挺身而出。陈独秀以犀利的言辞和坚定的行动,引领思想变革;李大钊心怀苍生,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奔走呼号。他们不畏强权,不惧困苦,为了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以笔为剑,以思想为刃,划破黑暗的天幕。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责任与担当,看到了信仰的力量。在新时代,我们应传承先辈的精神,胸怀理想,脚踏实地,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阅读感悟
——医技联合团支部 于文宣
我深感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刻阐述。他通过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了科学。这本书不仅回顾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更揭示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必然结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本书让我对社会主义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也激发了我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和热情。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沿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
《活着》阅读感悟
——影像科团支部 刘泽超
“人的一生就像是心电图,一帆风顺,你就挂了”
看完余华写的《活着》就感觉这句话简直就是文中主角福贵的人生写照。从地主家的大少爷,到人生最后身边只有干瘦黄牛陪伴。福贵的一生,阔气过,也悲惨过。“福贵、家珍、有庆、二喜......”在福贵最后的时刻,他嘴里都还在不停的念叨着自己亲人的名字。作为读者,当我通过文字经历福贵那种亲人离去的苦时,我才深切的感受到余华先生在书中写到的那句话“世界上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活着本没有意义,是我们赋予了它特殊的意义,坦然的面对生活,面对挫折。
愿我们生如夏花般灿烂!
《活着》阅读感悟
——妇产科团支部 杨晓梅
我们常常听到“人要为理想而活,为亲人而活,为你所拥有的一切而活…”可是就像余华先生所说:“人是为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以外任何事物而活着”。
作为读者,当我通过文字经历福贵那种亲人离世的苦时,我也曾一度红了眼眶。“世界上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情,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情。”余华先生在书中已经给了我们答案,希望我们如福贵一样,面对生活的困难和逆境时,坦然面对,活着本身没有意义,而是我们赋予了它特殊的意义。
《乡土中国》阅读感悟
——机关联合团支部 葛琳
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是洞察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一面镜子。书中揭示的“差序格局”让人印象深刻,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际关系网络,不同于西方的团体格局。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依靠传统习俗而非法律来维持,人们在熟悉的环境遵循世代相传的规范。“长老统治”体现出乡村权力的特点,老者凭借经验威望治理。这本书让我明白中国乡村独特的社会结构、文化根基,有助于理解现代社会与传统的关联,虽篇幅短小却内涵深远,发人深省。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阅读感悟
——检验科团支部 郝俣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力量的著作,记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当代年轻干部如何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行动指南。作为一名年轻的团干部,要以“我将无我、砥砺奋斗、风清气正”的青春模样,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的工作举措和实际成效,在新征程上书写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人民的青春诗篇。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阅读感悟
——麻醉科团支部 于瀛灏
在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后,我深受触动。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了青年习近平在艰苦岁月里所展现出的坚韧与担当。他在陕北黄土高原上的生活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意志品质,更培养了他深厚的为民情怀。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才能真正了解人民的疾苦和需求。这段经历也为他后来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读完这本书,我更加明白了奋斗的重要性,也将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学习,不断奋进。
我深感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面对何种挑战,只有保持坚定的信念,勇于担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我与地坛》阅读感悟
——肾内一科团支部 黄程
《我与地坛》是一本书,还不如说这是史铁生的一生。是他发自内心对生命、母爱与这个世界的种种感慨。有一种英雄主义是看透了生活的本质仍然热爱它,没有人比向死而生的史铁生更有资格说这话了。现在的我再读这本书,有一种此时教育才完成闭环的错觉,当年的教育靶心打在了现在我的头上。
书中没有谁的人生不辛苦,唯自渡是最好的解药。但此刻我希望人生这条路的旅途,有亲朋好友陪我共渡。世上不如意十有八九,但好在有一二部分留住我,变成为了现在的我。希望接下来的日子能和同频的人一起去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去冰岛看极光,去看史铁生描写过的地坛公园,勇敢的面对生活带给自己的一切,不抛弃不放弃做更勇敢的自己。
《习近平讲党史故事》阅读感悟
——危重症医学团支部 金雨昕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他讲述过许多党史故事。从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真理的味道非常甜”,到长征途中“半条被子”的温暖,这些故事生动展现了党的初心使命和伟大精神。总书记以史为鉴,激励人们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活着》阅读感悟
——心血管内二科团支部 刘晓谕
这部小说以平实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普通中国农民福贵跌宕起伏的一生,通过他的视角,展现了历史洪流中个体命运的渺小与坚韧,让人在泪水与微笑交织中深刻体会到“活着”二字的重量与意义。
《活着》除了让我们看到了命运的无常与残酷,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与温暖,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思考活着的意义与价值,让我们明白在无尽苦难中依然坚持活着的勇气和力量。
其实活着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功名利禄逝如风,人思云散皆为空。人生是各种各样体验的叠加,意义是我们自己赋予的,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正如王小波在书里写的:“生命是一场偶然,我在其中寻找因果。”
《我与地坛》阅读感悟
——心血管内一科团支部 刘津含
21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命运却给了史铁生当头一棒,双腿瘫痪的他自此只好与轮椅朝夕相伴;这还不够,之后的年月,各路病魔接连找上门来,使他几次与死神碰面。二十几岁的史铁生并没有做好准备去接受这样沉重的苦难,他在书中多次提到“想死“,脾气也越来越暴躁…而在日复一日对命运、对生活的思考当中,他慢慢治愈了自己,找到了“生”的理由,因为“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接受苦难,或许是无奈之举,因为我们没有办法改变既定的现实,因此只能接受。但接受背后,是“和解“,与苦难和解,是我们一生的课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医院的青年团员,肩负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他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念投入到工作中,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以书为友,以梦为马,用青春的激情和汗水,在医院这个舞台上,展现出青年团员的风采,书写出属于他们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