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天医院

返回

首页 >> 科室一览 >> 肾内二科>> 科室动态 >>正文

科室动态

援疆风采|为血透患者搭建“生命线——我院援疆专家段若玙带领团队完成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发布时间:2024-11-21 16:59:29 来源:第十师北屯市总医院

动静脉内瘘手术

俗称做瘘或者造瘘

也被称为肾友的“生命线”

2024年9月始,第十师北屯市总医院肾病风湿免疫血液科有幸迎来了一位肾内血液净化专家——北京航天总医院肾内科医生段若玙。

6.jpg

我院援疆专家段若玙深知,对于血透患者而言,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至关重要的!对于需要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来说,血管通路就是“生命通道”,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因其使用时并发症少、可反复穿刺、血流稳定、寿命长等优点,被国内外公认为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首选血管通路。

在援疆期间,我院援疆专家段若玙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带教、传帮带,为每位透析患者制定个性化通路评估表,在血透中心进行查房带教,针对血透中心面临的问题及质量管理进行详细指导,她认真评估患者动静脉内瘘情况,及时指出问题,并与医护人员交流讨论疑难病例,保证患者生命线的畅通。

病历展示一

患者努尔加依,女,37岁。行彩超检查发现患者吻合口到动脉穿刺点,静脉血栓形成距离吻合口5cm处,瘘静脉狭窄明显。经第十师北屯市总医院援疆专家段若玙评估与我院血透室团队讨论并确定治疗方案,决定在DSA引导下行动静脉内瘘狭窄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术后整个瘘体血管杂音及震颤明显,完全能够满足透析血流量要求,避免了深静脉置管,减少患者经济负担!

7.jpg

病历展示二

70多岁的何女士血管条件不佳,既往有糖尿病史,置入临时静脉导管进行血液透析。为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维持长期血液透析,综合分析患者病情之后。建议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段老师带领李蕊医师在患者左前臂顺利开展了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术后无明显痛感,术口无渗血、肿胀等情况,可触到内瘘震颤、闻及杂音,经过密切观察,患者身体状况稳定,恢复良好。

8.jpg

9月至今,通路手术方面,第十师北屯市总医院肾病风湿免疫血液科完成AVF手术6例,TCC导管置入4例,外周动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2例,完成人工血管转流术1例及静脉外周支架植入术1例。

第十师北屯市总医院肾病风湿免疫血液科静脉内瘘成形术的开展填补了我院医疗领域此项技术的空白,标志着我院医疗团队打通了患者透析的“生命线”,为更多血液透析患者开启生命“新通路”。在今后,第十师北屯市总医院肾病风湿免疫血液科将始终锚定“专业、先行”的目标,保持“实干、肯干”的劲头,深耕细作,奋勇向前,为患者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科普时间

01.什么是动静脉内瘘?

动静脉内瘘是将上肢的动脉和静脉直接吻合,或者通过移植血管等方式连接,使静脉动脉化,从而能够满足血液透析时足够的血流量要求。

故动静脉内瘘的正常使用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02.常见并发症

血液透析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常见的远期并发症,如血栓、瘘管狭窄等。

血栓形成:血栓是动静脉内瘘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由血管内膜损伤或血液流速减慢引起。当血栓堵塞瘘管时,会导致无血液流出,影响正常的透析治疗。

瘘管狭窄:瘘管狭窄通常发生在动静脉连接处或血管内膜下,可导致血液流速减慢,从而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此外,瘘管狭窄可致透析不充分,进一步导致患者体内毒素蓄积。

03.早期识别的方法

自我监测:血透患者应每天定期检查内瘘的震颤音和搏动。

一听,正常情况下,内瘘处应有连续的“嗡嗡”声,这是血液在瘘管中流动的声音。如果声音减弱或消失,可能是瘘管狭窄或血栓形成的信号。

二摸,瘘管部位的搏动应该是有力且连续的,如果感觉搏动减弱或不规则,可能提示瘘管有问题。

超声检查:彩超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测方法,主要用于评估内瘘的血管形态、结构和血流情况。

包括查看动静脉内瘘有无狭窄、血栓形成、血管壁增厚、动脉瘤样扩张等异常,以及测量血流速度、血流量等参数,为临床诊断内瘘功能障碍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干预措施

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是在DSA或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动静脉内瘘,送入球囊扩张导管,对血管的狭窄部分进行扩张,使狭窄部位恢复正常的血管内径。

PTA技术不仅仅能扩张狭窄病变,还可以将闭塞的病变重新开通,以及去除血栓等作用,能改善内瘘功能不良,提高透析充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