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技术创新|打通“生命通路”的静疗护理人——我院普外科护理团队率先实施首例经大腿中断股静脉留置PICC 开通静脉治疗新路径
2025年3月13日,北京航天总医院普外科静疗团队与血管外科协作,成功完成首例超声引导经大腿中段股静脉留置PICC导管。此项技术的开展填补了我院在该领域的空白,标志着静脉治疗护理技术迈入新高度,为血管条件复杂、无法经上肢置管的患者打通了“生命通道”。
患者情况与治疗背景
患者老年男性,86岁,诊断为晚期乙状结肠癌,已行结肠造瘘术,但肿瘤进展后出现肠梗阻,不能进食,需长期接受肠外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复杂的是,该患者双上肢均存在静脉血栓,传统经上肢外周血管的PICC置管路径受阻,无法满足患者治疗需求。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存在感染风险高且不能长期留置的问题。为解决该患者的实际困难,普外科护士长王慧莲组织科室静疗团队与血管外科、影像中心展开多学科会诊评估,最终决定采用下肢PICC置管技术,通过右股静脉建立长期静脉通路。
技术创新与操作亮点
1、精准评估与路径选择
术前,静疗团队对患者的血管条件、凝血功能及活动能力进行全面综合评估,最终选择大腿中上1/3处股静脉作为穿刺点,避开腹股沟皱褶及关节活动区域,确保导管固定稳固且患者活动不受限。
2、置管长度测量
体表测量预置管长度,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腹股沟中点,再从腹股沟中点经脐部到剑突的总距离。
临床意义与患者获益
01 长期安全通路
导管最长可留置一年,支持化疗、营养液输注等多样化治疗,实现“一针全程”治疗目标。
02 提升生活质量
患者术后可自由活动,无需频繁往返上级医院维护导管,减轻经济与身心负担。
03 技术普惠性
尤其适用于儿童、老年人、上肢静脉受限等特殊群体。
团队协作与专科建设
近年来,我院普外科静疗团队不断壮大,多学科协作的静疗模式日渐成熟。科室年均完成各种路径的PICC置管170例,全部置管成功。而本次,我院首例经大腿中段股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成功,不仅彰显了北京航天总医院静脉治疗技术的创新实力,更体现了多学科协作的临床价值。未来,我院将继续深耕静疗专科领域,以技术突破守护患者的“生命通道”,以润心服务赢得患者的口碑和夸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