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天医院

返回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正文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润心故事|聆听医患故事 共绘温情篇章——病房里的长情

发布时间:2025-10-20 10:22:13 来源:老年医学科

大家好,我是来自干保三科的护士张亚南。很荣幸能够和大家分享我的故事,因为我在老年科工作,因此见到生病的老人很多很多,他们有的子女簇拥,有的护工陪伴,还有的是同样年迈的老伴,在病房和家庭之间来回奔波……

我的故事很简单,那天推开病房门时,孙老正盯着天花板出神。白色的天花板、墙壁、床单在日光灯下泛着安静的光,他插着套管针的手臂搭在被沿,青紫色的血管在皱巴巴的皮肤下蜿蜒,像地图上干涸的河流。我走上前调整输液速度,轻声问:“您老伴儿今天没来?”他嘴唇动了动,声音微弱却清晰:“她腰疼。”

走廊里的脚步声格外分明,缓慢、拖沓,带着一种执拗的节奏。转头时,看见孙老的老伴扶着墙,弓着背,一步一顿地挪过来,手里的保温桶随着动作轻轻晃悠。她的身子不自觉地歪向一侧,像株被岁月压弯却不肯倒下的老树,每一步都透着吃力,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您怎么来了?不是说腰疼吗?”我连忙迎上去。老太太摆了摆手,嘴角牵起一道浅纹,那笑容历经风霜却依旧清亮:“老头子吃不惯医院的饭,熬了点粥。”说话时,她眼里的光落在病房方向,像春日暖阳,把“担心”两个字捂得温热。

孙老听到声音,费力地转动脖子望向门口。当看清老伴佝偻的身影,他浑浊的眼睛先是亮了一下,像落进星子,随即又暗下去,带着嗔怪开口:“不是叫你别来吗?”“我不来,你吃啥?”老太太慢慢挪到床旁,拧开保温桶的瞬间,白粥的热气腾起来,给她的老花镜蒙上一层薄雾。

我站在一旁,看着这对加起来快180岁的老人——一个躺着,一个站着,忽然想起上周夜班的场景:老太太趴在床沿睡着了,枯瘦的手还紧紧握着孙老的手,监护仪的绿光在他们交握的手上明明灭灭,像一场沉默的盟誓。

“今天检查结果怎么样?”老太太舀粥的手顿了顿,声音轻得像羽毛。我看了孙老一眼,犹豫地开口道“指标还是不太理想……”我话音刚落,就见她握着勺子的手微微颤了颤,却很快稳住,轻声说:“没事儿,会好的。”这话像说给孙老听,也像说给自己听,又像说给空气里漂浮的消毒水味听。

孙老的目光落在她手上,忽然开口:“你奶奶这双手,现在看着不好看,年轻时候能绣出最好的牡丹花。”老太太笑了,眼角的皱纹挤成一朵花:“你爷这张嘴,60年前就把我哄住了,一辈子没对我说过重话。”

“粥里放点儿咸菜?”孙老突然像个孩子似的提要求。老太太立刻板起脸,却没带半分真脾气:“医生说不能吃咸的。”孙老撇了撇嘴,没再说话,眼睛却一直跟着她转——看她弯腰放保温桶时扶着腰的样子,看她慢慢坐下时蹙起的眉头,那目光里的在意,比任何情话都实在。

下午的阳光斜斜切进病房,把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一个躺着,一个坐着,影子边缘渐渐融在一起,分不清谁是谁的轮廓。

听同事说,在夜班时,又看见老太太趴在床旁睡着了。她轻手轻脚想给老太太披件衣服,却听到孙老用气声说:“嘘,别吵到她。”借着监护仪的光,她看见孙老艰难地挪动着插满管子的身体,把被子一角慢慢搭在老伴肩上。那动作轻得像怕碰碎琉璃,每一寸移动都透着隐忍的疼,却又带着不容错辨的温柔。

这对老人让我读懂了“陪伴”二字的重量。他们的爱从不是玫瑰与誓言,而是腰疼时也要熬的那碗粥,是记得对方年轻时的模样,是被拒绝吃咸菜时的孩子气,是病床上也要为对方盖好被子的本能。

在充满消毒水味的病房里,他们用60年的相守告诉我们:最好的爱,是把“我在乎你”藏在每一个笨拙却真诚的细节里,是岁月磨不掉的默契,是病与痛都拆不散的牵挂。这样的爱,比任何治疗方案都更能慰藉人心。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