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援疆风采丨从“援”到“续”——我院杨乃宁医生以肾病救治技术为笔 绘就边疆医疗帮扶使命
在新疆广袤的戈壁与绿洲之间,一条用医者仁心铺就的 “健康天路” 正不断延伸。北京航天总医院肾内科专家杨乃宁,肩负着京疆协作的使命、医院领导的嘱托与对边疆百姓的赤诚,驻守在第十师北屯市总医院肾病风湿免疫血液科,开启了援疆征程。
在第一阶段三个月的援疆任务结束后,北京航天总医院的杨乃宁专家面对家中老人、孩子需要照料的牵挂等因素,他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卸下“归期”的行囊,选择继续留在第十师北屯市总医院肾病风湿免疫血液科深耕——这份“深耕”,藏着他未完成的医疗使命,更装着对边疆患者与医护的牵挂,是医者仁心在天山脚下最坚定的回响。
2025年6月,北京航天总医院杨乃宁专家便带着“破瓶颈、护生命”的初心扎进肾病风湿免疫血液科,由于科室受“肾病急危重症”诊疗能力所限,不少患者为求规范救治,会选择前往各省市大医院救治,知道此情况的杨乃宁专家,这成了他心中亟待破解的难题。他立刻沉下心梳理过往病例,将北京三甲医院的先进诊疗经验与边疆患者病情特点相结合,利用休息时间开设专题培训课堂,从检查报告的细微指标解读,到用药方案的精准调整,手把手为医护人员传经送宝。

有一位肾病透析合并心梗的患者,术后透析治疗陷入两难——既要保障透析效果,又要规避心脏负荷风险,此前治疗始终难以平衡。援疆专家杨乃宁守在病床旁,反复研判患者的心率、血压及肾功能指标,实时优化透析血流量、置换液配方,历经多日精准调控,终于让患者的病情趋于平稳,为边疆肾病急危重症救治写下了生动的实践注脚。
2025年9月,援疆期满后的杨乃宁专家选择继续援疆,此次援目标愈发清晰:要彻底打破“短期支援、效果有限”的局限,把“输血式”帮扶转化为“造血式”赋能,让先进的肾病救治技术在边疆落地生根、长久造福患者。针对科室在肾病急危重症救治上“经验不足、流程不规范”的短板,他主动牵头成立“肾病急危重症小组”,不仅制定详实的工作章程与标准化救治流程,更锚定边疆临床需求,将三项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作为核心突破点,填补了科室诊疗空白。

作为援疆专家他带领团队攻坚持续床旁血滤(CRRT)枸橼酸抗凝技术,精准把控枸橼酸剂量与血钙监测节奏,让这项适用于高危出血患者的先进技术,成为守护重症肾病患者的“生命防线”;面对突发的野蘑菇中毒病例,他创新采用血液灌流联合持续CRRT的救治方案,通过双重净化机制清除体内毒素,为中毒患者抢回宝贵的救治时间;针对临床中常见的出血及出血倾向患者,他引入萘莫司他抗凝技术,反复优化用药方案与监测流程,有效降低了抗凝治疗的出血风险。
为了让技术真正“留”在十师医院,他同步推进“理论+实操”双培训计划:白天带领小组成员穿梭于病房与治疗室,在查房、会诊中现场拆解复杂病例的救治思路,从CRRT机器的参数调试,到抗凝药物的剂量调整,每一个操作细节都亲自示范;晚上则挑灯备课,结合北京三甲医院的典型案例,系统讲解肾病急危重症的预警信号与应急处理技巧,让医护人员不仅“会操作”,更“懂原理”。他总笑着说:“急危重症小组刚起步,关键技术还没完全铺开,医护人员的能力还需打磨,边疆患者需要能‘靠得住’的救治团队,这些事做完了,心里才踏实。”

这份毅然决然的坚守,早已超越了“工作任务”的范畴。他更是用实际行动搭起两家医院的桥梁纽带,是既定目标的延续升华,更是是医者仁心、边疆情怀的体现。
于肾病患者而言,他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的希望;于科室而言,他搭建的不仅是一个诊疗小组,更是一套可持续发展的肾病急危重症救治体系。北京航天总医院援疆专家杨乃宁老师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医者的“大爱”——它从不是短暂的奔赴,而是明知有压力、仍愿为使命多守一阵的担当;从不是零散的帮扶,而是为边疆医疗事业筑根基、谋长远的坚守。这份担当与坚守,让“援疆”二字在天山脚下更显厚重,也让医者仁心的光芒,照亮了边疆患者的生命之路。
转自:第十师北屯市总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