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天医院

返回

首页 >> 科室一览 >> 血管外科>> 科室动态 >>正文

科室动态

跨越生死的新年大抢救​——北京航天总医院抢救大出血患者侧记

发布时间:2013-09-24 08:40:47

在辞别旧岁的声声爆竹中,2011年悄然告别。12月一个普通的傍晚,已经在北京打拼漂泊十余载的56岁东北男子江河(化名)决定挥别京都,回到老家安享晚年。与公司同事吃完告别晚宴,他心里有些不舍,也有些兴奋,穿过傍晚如织的车流,正准备横穿一条马路,这时候一名醉酒且没有驾驶证的司机驾驶着一辆金杯车突然冲了出来,将措手不及的江河撞倒在路边,他顿时失去了知觉……

北京航天总医院急诊科门前,一辆“120”急救车的警鸣声划破年前熙熙攘攘的热闹,江河从急救车上被迅速送至急诊科,并被迅速转移至重症医学中心。“左侧二至八根肋骨骨折!”“血气胸!”“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随着一项项诊断结果的水落石出,家人的心一截截沉到了谷底。血管外科刘宏主任和胸外科刘思杰大夫迅速为江河做了开胸探查,肺修补,止血等一系列手术,将江河从死神手中抢救回来,并使他病情逐渐趋于稳定,但是这突如其来的车祸不可避免地留给了他急性肾功能衰竭伴呼吸功能衰竭。

大年初一,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是江河受伤住院的第28天,重症医学中心的责任护士发现他有少量口腔出血,于是对他的病情给予了高度重视,实时关注其病情发展。果不其然,大年初二下午3时,江河突发消化道大出血,在几乎使用了所有保守治疗措施之后,患者口腔布满了血块,血色素迅速从中午的7.2克下降至3.7克(正常人应为12克),生命体征极其微弱,出血还在继续……重中医学中心朱立主任紧急约请血管外科刘宏主任、普外科王刚主任、消化内科彭德银主任进行急会诊,彭大夫在患者床旁为其做了胃镜,由于消化道中充满了血块,胃镜根本无法寻找出血点,但是有着多年胃镜经验的彭大夫立即判断出血点不在食道,这一至关重要的定论就为患者手术指明了正确的大方向!摆在这个团队面前的问题就是:如果不即刻手术,患者一定会死掉;如果手术,在这样的危急情况下,患者随时有可能死在手术台上,存活几率也近乎彩票中奖了。

面对着这样巨大的压力,承担着这样巨大的责任,冒着这样巨大的风险,这个临时成立的手术团队反复讨论,专家们充分考虑了各种可能的情况,一致决定立即手术,开腹探查消化道出血点。然而还有一道难关摆在专家面前,那就是手术过程中必须持续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这是手术开展的必备条件。患者为O型血,过年期间不仅仅是总医院,北京市血站O型血血源统统告急,除非紧急情况,否则根本无法保证血源的供应!

患者生命垂危,输血科值班的汪文华大夫跟北京市血站工作人员多番沟通,“大过年的,再碰上这种抢救,患者家属心里得多着急呀。将心比心,我也着急呀,血站也确实有困难,我就不停地叫血站工作人员姐姐,说尽好话,我说我们这真的有个病人情况特别不好,希望她理解。”谈起这段惊心动魄的往事,汪大夫依然心有余悸,同时又为患者感到庆幸万分。血站终于同意可以取走8个单位的O型血,汪大夫立即驱车前去取血。

与死神抗争的手术晚上10点正式开始!

紧张而揪心的手术过程中,患者血色素已经降至3.6克,为常人的四分之一,在给予四种升压药和持续输血的情况下,患者依旧持续低压50-70。由于消化道全部都是血块,手术已经进行2个小时了,还未找到出血点,待排净患者胃部血块,刚取回来的8个单位血液已经用完了。汪大夫只好又前往血站,取回了救命的4个单位血液。北京市血站位于北太平庄,为避开堵车路段往返需要80多公里,来回大约需要1.5个小时。大年初二当天下午到晚上汪大夫往返北京市血站两次,取回12个单位血液!截止到手术结束时,全北京市的O型血只剩下了9个单位(1单位=200ml,人体内的血液总量约为4000ml)!!

经手术探查发现,车祸后患者消化道气体来不及分散,造成贲门撕裂,引起迟发性大出血,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很低,而且在发生贫血症状以前很难发现。由于贲门位置的出血点很深,使得出血点定位和止血都非常困难。手术从大年初二晚上10点多持续到了初三凌晨3点多,终于在几位专家的努力下,止住了出血点。经过了5个小时的奋战,手术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这个临时组建的手术团队终于控制住了患者的病情,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从初三到初七的长假期间,参与手术的大夫们几乎每天都要来重症监护中心看望江河,随时关注他的病情进展,直到病情逐渐稳定。就是这样一个临时成立的小小团队,将这样一份满溢着大爱的温暖从2011年传递到了2012年,是他们排除万难,使一名普通的龙的传人分享到了龙年的喜悦,使这个冬天不寒冷!                         

(政工处)

 

相关科室: 相关医生: 血管外科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