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委会 第三届学术年会成功召开
为了继续展现国内外神经变性病研究的新观点、新成果,深化学科协作与技术创新,百家争鸣、吐故纳新,促进我国神经变性病的临床诊疗规范与科学发展,10月23日-25日,由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隆重举行。北京航天总医院院长戴天然教授与总医院神经内科医生组参加了本次大会。
开幕式上进行了颁奖仪式和顾问聘请仪式。总医院戴天然教授被授予“突出贡献奖”并获得证书。作为中国微循环协会神经变性委员会依托单位,总医院神经内科积极参会并投稿,神经内科共投稿10篇,其中王英鹏投稿5篇,位列各医院前茅,有效扩大了总医院的影响力。
天津市环湖医院副院长孙志明教授首先致开幕词,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以痴呆、帕金森病、运动神经元病为代表的神经变性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神经变性病成为国际神经科学的热点领域。2014年7月,一场从美国兴起并通过互联网席卷全球的“冰桶挑战”,让即使非医学专业的人也关注了“渐冻人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这种罕见的疾病。本次大会汇集了众多专家,必将有助于推动神经变性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造福广大患者。
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于2013年12月在北京航天总医院成立。三年来致力于国内外神经变性病领域的学术交流、科研创新、基层医生培训、教育及患者科普推广,备受各位专家同道的支持,已成功举办两届学术年会。往届会议上,业界知名院士、国内外顶级专家学者进行了精彩丰富的演讲,就神经变性病的致病原因、发病机理、临床诊断、预防控制以及技术创新等诸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令众多参会者受益匪浅,也激励了广大中青年专家对神经变性病领域的探索热情,为提高我国神经变性病领域科研和临床诊治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大会主席李延峰教授在开幕式上做了专委会的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到,三年的工作中,在多位专家的积极参与下编写成功了《路易体痴呆的专家共识》,这是专委会成立以来的第一个专家共识,意义重大,为今后学会编写更多共识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另外,学会充分认识到神经变性病的临床治疗研究是是神经变性病研究的重中之重,因此学会启动了一项中医中药治疗痴呆的课题,由毕齐教授负责、领导,课题的实施将会提高中医药治疗痴呆研究的学术化和标准化的水平。中医药是我们医学宝库,这次屠呦呦教授又获得诺贝尔奖,相信将中医药的研究规范化、学术化,中国在痴呆研究方面会有所突破。临床教育方面,专委会开展了“神经变性病中国行”的走基层活动,组织专家对医生进行神经变性病知识的推广,提高临床医生对神经变性病的识别、正确诊断和处理。通过下基层,在各地建立了神经变性病会诊中心。会诊中心是基层医生连接专委会的重要桥梁,通过会诊解决了基层医生的临床问题,并为专家提供好的研究病历,今后会有更多的会诊中心建立起来。
最后,所有与会专家教授在台前集体合影留念。本次大会包括主题报告、三个分论坛及晚上的青年医师优秀论文比赛及专家面对面病例讨论等内容。让众多神经领域的同道们享受了一场丰富的学术盛宴。
(政工处 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