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英烈 铭记历史 珍惜当下 ——血管外科分工会参观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有感
一段历史,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时空,辉映未来。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血管外科分工会在卢沟桥事变纪念日之际,组织全体同仁参观了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缅怀抗日英烈,重温抗战光荣历史,珍惜当下幸福生活。
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位于房山区十渡镇十渡村南,这里群山青翠连绵,拒马河水蜿蜒流淌,风光秀丽宜人,正是绿水青山埋忠骨,英气长存昭日月。纪念馆内可见以平西抗战史料为主要内容的抗战历史长廊,馆内大量的历史文物及照片资料真实地反映了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平西根据地军民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悲壮历史。
置身于纪念馆,观看着保存下来的文献资料,瞻仰着英烈的雕像,仿佛穿越到那艰苦卓绝的烽火岁月。那些“慷慨赴国难,豪气振乾坤”的抗战英雄们,虽然血肉之躯早已化作烟云飘逝,但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凝聚成伟大的抗战精神,化作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烈士包森,他是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在长期的对敌斗争中英勇顽强,智勇双全。他在房山创建了第一支人民的军队,建立了第一个区级抗日政权,开辟了第一块抗日根据地,贡献卓著。1942年2月,身为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十三团团长的他,在率部与日军交战时,不幸被敌人冷枪击中胸部,为国捐躯,年仅31岁。包森是平西千千万万烈士中的一名,烈士的鲜血谱写着平西壮丽的诗篇,烈士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奋进。
狼牙山有五壮士,老帽山也有六壮士。他们有着同样相似的抗战故事,有着同样“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也同样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六位烈士牺牲于1943年4月,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为掩护我军政机关和群众转移,在日寇的疯狂进攻面前,六位战士英勇顽强,浴血奋战,最后跳崖殉国。六壮士的英勇牺牲,保证了县级政府部队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安全转移。战斗结束后,当地的老百姓找到了烈士们的遗体,将他们安葬在十渡村北的老帽山上,但至今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虽然没有留下姓名,但他们的英雄壮举却定格在这片绿水青山之间,被世世代代传颂。
历史渐行渐远,但却不容忘却。通过参观纪念馆,大家从不同侧面、多个角度了解了当时全国的抗战形势以及平西抗日根据地创建和巩固的全过程,重温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光荣历史。回顾历史,我们看到了日本侵略者的可耻暴行,看到了抗日战争的艰辛,胜利来之不易,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回顾历史,也让我们看到了先烈们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抗战精神,更加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面对危难时的团结精神,正是这些精神,形成了真正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无坚不摧的力量。
参观结束后,血管外科吴继东主任组织大家对此次参观进行了心得交流,通过重温抗战历史,大家深深地为英烈们的精神所震撼,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吴主任勉励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伟大的抗战精神化作工作和学习的强大动力,服务病患,造福社会。
随后,血管外科分工会在十渡开展了登山活动,强健了身体,舒缓了大家日常紧张的工作压力,愉悦了身心,分工会小家也因此变得更加温暖而有活力。
抚今追昔,在放松之余,大家不禁感慨万千,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英烈,珍惜当下!
(血管外科分工会 毛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