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天医院

返回

,欢迎访问北京航天总医院!

《军工记忆》观后感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5-10-15

六集电视纪录片《军工记忆》,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展示了我国研制尖端军事武器艰苦卓绝的历程,一代“军工人”以群像的形式进入我们的视野,带领我们“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作为一部国防科技题材的纪录片《军工记忆》,分为《“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红箭-8”反坦克导弹》、《“巨浪一号”潜地导弹》、《052型导弹驱逐舰》和《“空警2000”预警机》、《“歼-10”战斗机》六集,每集讲述一种武器及现代化的作战装备的研制过程。其中《“巨浪一号”潜地导弹》、《“歼-10”战斗机》和《“空警2000”预警机》这些武器装备,都是中国军工尖端领域零的突破,为我国国防力量的提升做出了重大贡献。

片中通过当事人朴素的言语和眼神中透出坚定的信念,让我感受到不言放弃的坚持,对他们肃然起敬。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是默默地用实际行动去证实,在困难面前咬紧牙关,不言放弃的精神是取得成功的法宝。展示了军工英雄的光辉群像,既有黄纬禄、侯世明、潘镜芙、王小谟、杜耀惟等精忠报国的一流科学家,也有徐鸿禧、刘维新等踏实肯干的建造专家和高级技师,而更多的,是无数把青春和智慧默默奉献给了国防事业的普通科技人员。他们或者白手起家、在艰难的岁月里艰苦奋斗;或者点滴积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迈上新的台阶;或者勇于创新、在封锁和打击的困境中冲击极限。每一种先进武器的诞生背后,都充满了预想不到的重重艰险,甚至惨痛的失败,而这些看似平凡的军工英雄们,凭着满腔热情,面对落后的国力、国际的封锁、薄弱的科研基础、无法匹配的工艺水平,所有一切未能让军工人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每一次的突破也因此成为一种不可思议的奇迹。

由此联系到我们科室从小到大发展历史,从原来的十几位到现在的30多人的科室、从不断增长的经济指标到成为“全国百家信得过” 的体检中心,尤其是搬入新大楼后,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重新整合资源,成立健康管理中心,梳理完善制度和流程,扩展课题交流,增加体检项目与内容等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每个人的辛勤付出的结果。今年4-6月份,在完成科室正常体检工作的同时,又兼顾五院、十一院、廊坊的外出体检任务,同事们团结协作,不怕困难,不计个人得失,加班加点,终于圆满完成了上述任务,在驻地群众以及外出体检的单位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科室走向今天的成功,凭的是全体员工强烈的责任心和执着的信念,靠的是上下一心,群策群力,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有这样一支优秀的团队,我们相信,作为军工企业的职工医院,继承和发扬“军工人”创新奉献精神,为航天职工的健康保驾护航,健康管理工作也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医技联合党支部 高淑婷)